首页 > 新闻 > 商业人文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从古巴到中国,他见证中国爵士从荒芜到繁荣的20年

第一财经 2018-07-14 16:29:39

作者:吴丹    责编:马俊

20多年来,罗宁从新疆到北京,又从北京到古巴、美国,一路学习爵士乐。以野生姿态生长起来的罗宁,把故乡新疆音乐的节奏乃至京剧《霸王别姬》融进爵士乐。

30公里,曾是罗宁每天骑自行车来回横穿北京的距离。

那是1996年,他放弃新疆军区文工团稳定的钢琴伴奏工作,独自到北京。他在车道沟租了房,每天骑行一个多小时进城,冒着大雪,赶到农展馆旁小胡同深处的CDCAFÉ。那儿是当年北京唯一演出爵士乐的场所。除了“中国爵士乐教父”刘元的乐队驻扎演出,窦唯、崔健、刘欢也是常客。他在这里第一次听到爵士乐现场,认定了以后的音乐路。

罗宁是第一位被美国权威音乐杂志《纽约爵士周刊》报道的华人爵士音乐家

20多年过去,罗宁已经是中国最出色的爵士钢琴演奏家之一。他是第一位被美国权威音乐杂志《纽约爵士周刊》报道的华人爵士音乐家,也是美国著名爵士音乐家肯尼•加雷特(Kenny Garrett)眼里“中国真正的爵士钢琴家”。他的路径几乎是中国第一代爵士乐手的典型成长史:最初对着录音机“拔带子”,拼命听,琢磨自学,在酒吧演出中切磋磨炼,直至前往古巴、美国学习,融会成自己的爵士乐语言。

7月6日,罗宁在签约环球音乐旗下传奇爵士厂牌GRP后,发行首张唱片《光与影的邂逅》。对他而言,当年怀有的最大梦想都已实现。对整个中国爵士乐市场而言,爵士演出的活跃度前所未有。2016年,纽约著名爵士乐俱乐部Blue Note落户北京,每周都有世界顶尖爵士乐手莅临“爵士大师堂”,每个夜晚都有无数场爵士乐散落在城市的灯火之间。

签约环球音乐旗下传奇爵士厂牌GRP后,罗宁发行首张唱片《光与影的邂逅》

一直以来,以野生姿态生长起来的罗宁,把故乡新疆音乐的节奏乃至京剧《霸王别姬》融进爵士乐。某种程度上,他的音乐就代表着爵士乐跨越文化、多元且最中国的那一面。

从舒适地带出走

“当年没人知道爵士乐该怎么练,全凭感觉。”罗宁还记得,在上世纪90年代,乐手之间传递着一些“被翻录得都听不出音质”的磁带,他们在录音机前一遍遍听,一点点猜测、模仿,“连一本爵士乐的书都不可能找到。”他告诉第一财经。

新疆军区文工团曾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职业”,但罗宁总觉得缺少些什么。他在一成不变的排练、演出和录音之外,默默酝酿创作,内心有一股力量想要喷薄。他想离开新疆寻找出口时,“身边人都觉得我疯了。”

在北京接触爵士乐后,罗宁才真正着迷,明确自己的路,却不知道怎么前行。那时候,喜欢爵士乐的人整天扎堆,互相研究讨论,“今天这个琢磨说,应该以三拍为重,明天又觉得,是四拍吧?爵士乐就像传说一样,翻录的磁带也不知道是谁演的,就觉得好听。”

“当时北京有一批特别热爱爵士乐的群体。”罗宁说。中国爵士乐的发展正是被这群痴迷者推动。1993年,爵士乐迷、德国人乌德•豪夫曼(Udo Hoffman)发起北京国际爵士乐集萃,举办了八届,开启北京爵士音乐节先河。2006年,贝斯手黄勇创办北京九门爵士音乐节,同年,刘元在后海创办东岸爵士俱乐部。紧接着,江湖酒吧、凹现场等开始上演爵士乐。

罗宁2001年加入刘元乐队,2006年成立自己的“罗宁爵士三重奏”。在这些不断涌现的新舞台,他磨炼即兴技巧,在十几年里积累上千场现场演出经验。“我学的是古典钢琴,玩爵士的时候,那些古典和声、乐句和节奏会突然从脑子里冒出来。”他喜欢爵士乐,是喜欢不同乐器之间的配合与对话,每个乐手都在贡献灵光乍现的瞬间。他迷恋爵士乐现场的那种紧张感,“能不断刺激你,把你想说或者不能说的表达出来”。

将《霸王别姬》与拉丁爵士乐融合

2000年前后,国内很多爵士乐手都出国学习,罗宁也不例外。他在酒吧认识来北京学电影的亚瑟夫,这个热情的古巴人发现他正在听丘乔•巴尔德斯(Chucho Valdes)的唱片,“他很高兴,我居然跟他一样喜欢古巴的拉丁爵士钢琴大师。”

两人成为音乐至交,在亚瑟夫帮助推荐下,罗宁前往古巴哈瓦那高等艺术学院(National Art Schools of Cuba)留学,这也成为他音乐生涯中最浓重色彩。

哈瓦那的老建筑、迷人的老爷车、带有与世隔绝的朴素感,都是旅行者痴迷的地方。但罗宁印象更深的是普通人的音乐生活,“我租了一位古巴老太太的房子,每天她做早餐的时候,都会站在厨房里听拉丁爵士乐。”房东老太太一边炸香蕉,一边跟着节奏扭动把锅烧糊的场景,始终是古巴生活最深刻的记忆,那是鲜活宁静的生活。“他们并不富裕,用着最破旧的手机,也没有网络生活。每个人都能歌善舞,过得很单纯,很满足。”

在哈瓦那高等艺术学院,他从打击乐学起,掌握拉丁爵士乐的节奏与韵律。他毛遂自荐去拜访丘乔,在大师家的钢琴上,他弹了一曲新疆的曲子,令丘乔无比欣喜,“我问他的音乐怎么能演奏得那么浪漫,他说,‘因为我有一颗古巴的心’。”

在古巴留学期间,罗宁毛遂自荐拜访拉丁爵士乐大师丘乔•巴尔德斯。

五个月的古巴生活对罗宁的改变是显著的,“不仅是对爵士乐的认识,也是内心的改变。” 2012年,罗宁在瑞鸣音乐发行首张个人专辑《未知的旅行》,好友亚瑟夫说,“罗宁把他在古巴学到的拉丁爵士与中国传统音乐结合在一起,我很惊奇,他对哈瓦那有那么多的爱。”

罗宁特地请教梅葆玖先生,将京剧《霸王别姬》与古巴的拉丁爵士乐融合。“我想让中国人了解古巴,也想让外国人听到中国音乐。”他时常受邀出席外事活动,发现国外观众很喜欢京剧,“但他们仅仅是觉得服装漂亮。”一曲《霸王别姬》是他先锋的尝试,这也令他的专辑《未知的旅行》荣获音乐家协会“中国爵士乐最佳专辑奖”。

2012年的专辑《未知的旅行》荣获音乐家协会“中国爵士乐最佳专辑奖”。

在他的新专辑《光与影的邂逅》中,你同样能听到《赛里木湖的心》里对于新疆传统音乐的融合与改编,罗宁把古巴拉丁爵士乐的自由风情嫁接到中国的传统文化范畴,这不仅是一场音乐实验,也是跨越文化的听觉旅行。

如今,罗宁的音乐足迹遍及美国、澳大利亚、土耳其、非洲大陆,他在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及纽约学习深造,又与肯尼•格雷特(Kenny Garrete)等爵士乐大师合作。每次演出结束,罗宁与年轻观众交流,都会惊讶于他们的见识和爵士乐背景,“这一代年轻人,有网络,有视频和音频,能听到全世界最丰富的音乐资料。”

中国爵士乐也不再是当初CDCAFÉ一枝独秀的孤单。如今,刘元的东岸咖啡、上海的JZ酒吧汇聚着世界各地的爵士乐手。纽约著名的Blue Note爵士俱乐部宣布落地中国时,其总裁史提芬•本森桑(Steven Bensusan)告诉《纽约时报》,“我们要抢占(中国市场的)先机,帮中国建立起爵士音乐市场。”

罗宁这一代中国爵士乐演奏家曾经仰望的爵士乐舞台已经来到家门口,他们曾经幻想并追寻的爵士乐,已然成为年轻人生活中的必需品和审美潮流。

“我最大的梦想,已经实现了。”罗宁笑着说,他的一头长发里,已然透出些许灰白。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