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技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VR,用虚拟场景帮助孤独症患者融入现实生活

第一财经APP 2018-05-15 19:37:41

作者:宁佳彦 ▪ 梁润豪    责编:彭海斌

“重要的是要通过脑神经机制来验证效果,这中间还有很多路要走。”

VR在资本圈的热度已经不再,不过在医疗领域,它的功能可能是“小荷才露尖尖角”。

此前,VR更多地被应用在辅助医疗比如远程的手术讲解之中,在国外也有出现由大学合作研究项目与医院联合进行的对抑郁症等心理治疗的干预尝试。

“我们目前超过了他们走的阶段。”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教授杜亚松说,他正在寻找用VR对孤独症治疗的干预方法。

为什么会选择用VR干预治疗?研究表明:自闭症的核心症状就是所谓的“三联症”,即社会交流障碍、语言交流障碍、重复刻板行为。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翟广涛凭借多年从事视觉信号处理和感知信号处理方面的研究经验,看到了虚拟现实的三个特点沉浸(immersive)、交互(interaction)、想象(imagine)在治疗中的空间。

此前,美国、英国的研究基本上停留在虚拟环境之中,主要围绕社交方面进行训练。“我们承认社交方面的训练是孤独症孩子最需要的。但是我们尝试的过程当中发现一个问题:如果开始就用新的形式对孩子进行训练,实际上是很难走下去的。对这些孩子来说,虚拟现实是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翟广涛说。

在社交训练之后,通过进一步把真实和虚拟逐渐融合,让孩子把在虚拟环境里掌握的技能和知识推广到真实世界当中。五彩鹿上海校区的校长李超白介绍时提到,常规的康复课程通常是在上半周和孩子讲故事、反复模拟场景,让孩子们的感官得到初步的刺激,然后会带孩子外出活动,比如去超市购物,体验真实的生活场景。

有了VR,可以通过每堂30~40分钟的预备课程,在课堂当中模拟社会场景,对整个环节带来进一步提升。“VR技术提供给我们一个虚拟现实的环境,在这个虚拟现实当中就可以帮助孩子有一个准备阶段。在这个准备阶段他感受到、看到的环境和真实世界是最高的契合。”他说。

硬件的进步也为这种可能性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撑。医微讯联合创始人、CEO 潘耿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其他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技术也会考虑与VR相结合。比如说英特尔RealSense技术,它本身是一个摄像机,还可以进一步给出人的骨架、手部等信息,更好地分析孤独症孩子的刻板行为。目前,这套为孤独症儿童提供的沉浸式孤独症诊疗系统(Immersive Treatment for Autism)诊疗解决方案由英特尔提供强大的计算力,结合人工智能、VR技术及RealSenseCamera,提供了全新沉浸式交互情景。

“这几年在硬件方面的一些突破,其实某种意义上是超出我们的预期的。比如说头显,目前大家最关注的是眩晕感,大家都很清楚眩晕感主要的症结,在清晰度、帧率、FOV上,目前突破速度都是很快的。” 潘耿提到,不仅仅是佩戴舒适性上因为轻材料的设备得到改善,价格和成本目前也有走低趋势。

潘耿表示,目前第一阶段推出的是商用版产品,即针对To B用户,比如说像五彩鹿这样的机构,或者是公立医院、保健院或者是特殊学校。“我们下一个目标是希望通过公立医院的使用,一方面做临床数据的收集,同时也是做市场的预热和推广,这样才可以慢慢走向家庭。” 潘耿表示,现在既然产品化了,也在走专业的审批路线,“我们已经在申请的这条路上,包括向CFDA,国外的FDA,我们正在做类似的考虑。”

而这还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杜亚松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重要的是要通过脑神经机制来验证效果,这中间还有很多路要走。”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