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打造人才高峰,上海高端人才招聘如何做到足不出“沪”

第一财经APP 2018-03-23 18:05:35

作者:任绍敏    责编:胥会云

上海着力吸引高端人才十几年前就已开始,管理者也一直在调整人才政策,改变旧有的人事管理逻辑框架,以适应企业和产业发展的需要。

“我们公司过去引进了4位副总、5位总监,都是从上海招的。”华领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下称“华领医药”)总经理陈力博士说,他对新招来的高端人才比较满意,这些人才在跨国公司锻炼过,具有国际化标准和理念。

2004年,陈力从美国回上海张江,一手创立罗氏全球研发中心,2011年又在张江开创自己的事业。扎根张江十几年,他充分感受到上海这些年对高端人才的重视和热情。

3月23日,陈力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上海着力吸引高端人才十几年前就已开始,上海的管理者也一直在调整人才政策,改变旧有的人事管理逻辑框架,以适应企业和产业发展的需要。“有的地方雷声大雨点小,上海是春雨润物细无声。上海的政策比较细致,切实可行,能让企业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

不光研发人才,上海也注重引进管理、金融等类型人才,满足企业发展的多重需要。陈力表示,区一级的人才管理部门经常深入他所在的公司,听取他们的想法。他还参加过政府部门出钱组织的CEO培训班,帮助创业者们更快地掌握财务管理、人才管理等专业技能。

正是在广泛征求企业意见的基础上,上海形成了一些切合实际的人才政策。

华领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力博士

2016年9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下称“人才‘30条’”),围绕“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和“放权松绑”,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人才“30条”发布以来,上海各相关职能部门扎实推进,累计出台了69项配套政策,确保人才“30条”可操作、可执行、可落地。

海外人才集聚方面,在国家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上海在全国率先试点了降低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申办条件、放宽外籍人才就业年龄、简化入境和居留手续等累计25条集聚海外人才的政策组合拳,确立市场、单位、行业的人才评价决定权。目前,在沪工作外国人才达到21.5万人,占全国的23.7%,位居全国首位。

高层次人才集聚方面,上海则通过综合运用国际通行的合同管理、议价薪酬、异地工作等市场化举措,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方式,面向全球集聚包括两院院士、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士等在内的顶级科学家近500名。

这些高端人才的集聚,如同雪球会越滚越大。正如陈力所说:“人才高地才能接住高端人才、大师级人才。”张江成为全国医药研发的高地,正是因为这里有良好的产业环境,而产业环境的核心是人才环境。

华领医药只用短短4年时间就完成了引进糖尿病全球首创新药HMS5552的临床研究,拥有其全球市场许可,Ⅲ期临床也在2017年顺利启动,预计2020年药品可以在中国首先上市。

如此短的时间成效斐然,陈力认为,这得益于张江的医药创新生态环境和华领医药“中西合璧联合创新”的理念,华领医药与上海及其周边企业、研发单位、医院、大专院校等联合研究共同开发全球原创药物,大大提高了效率。

华领医药不需要自己建立实验室,可以同上海药物所合作进行实验室技术研究,用药明康德公司来生产产品,药物研制过程中的细胞和动物实验、药代动力学测试、药品安全评价等都可以找到上海企业来对接。

华领医药的发展也得利于国际大师和医药高峰人才入围华领项目管理委员会,为华领研发立项、产品引进和开发,引路护航。

“今后三四年,上海将产生一大批生物医药独角兽企业。”陈力对此充满信心。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