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人寿今日发布了其2016年信息披露报告(下称“信披报告”)及2017年第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两份报告数据显示,前海人寿2016年末总资产同比涨幅达56.54%,同时2017年第一季度的偿付能力充足率有所改善。对于市场较为关注的流动性风险,前海人寿则称经过测试,公司面临的流动性风险较小。
根据前海人寿2016年信披报告,前海人寿2016年末的总资产较2015年末上涨56.54%,达2441.06亿元。究其原因,保费上涨和投资收益上升是主要因素。根据保监会数据和前海人寿信披报告数据,2016年前海人寿规模保费同比上涨28.72%,达1003.1亿元;投资收益则同比上涨49.23%。不过前海人寿并未披露投资收益项下的明细科目。
投资收益的上涨也增厚了前海人寿的净利润表现。信披报告显示,前海人寿2016年实现净利润40.99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40.45亿元。
在保费收入方面,前海人寿2016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220.45亿元,较2015年的173.76亿元同比上涨26.87%。其中,分红险同比下降5.71%,占绝大部分的传统险同比上升26.59%,健康险则同比上涨2倍。
在市场普遍关注度的流动性风险方面,前海人寿表示:“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流动性管理工具占公司上季度末总资产的比例为22.66%,符合中国保监会关于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流动性监管要求。公司通过基本情景和多种压力测试情景下,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流动性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价。在各类测试情景下,本公司整体未来各期现金流均为流入,流动性风险较小。”
根据其2017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其偿付能力数据稍有改善。具体来说,前海人寿2017年第一季度末的核心偿付充足率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60.52%及121.04%,较2016年第四季度的56.45%及112.90%有所上升。
前海人寿在偿付能力报告中表示,截至2017年第一季度末,未来一年内其流动性指标(综合流动比率和流动性覆盖率)均高于 100%,保持在合理安全的范围,说明具备较强的抵御流动性风险的能力。公司使用现金流压力测试的方法对公司未来三年的现金流进行了评估,测试结果显示公司整体未来各期现金流均为净流入。
通过构建“953”护城河来实施AI科技筑底,即9大数据库、5大实验室和3大科技公司。
通过“汇金投资+央行融资”模式,形成灵活的资金支持机制,增强市场信心。
2024年末,我国银行业对外金融资产16094亿美元,对外负债14323亿美元,对外净资产1770亿美元。
金融业机构负债为452.17万亿元,同比增长7.5%。
年初以来,资金面维持紧平衡状态,短端利率明显抬升,一季度政府债供给预计较高,3月流动性缺口约为2600亿元,资金面存在一定压力,但“两会”后资金利率有望趋于转松,央行净投放将增加,政府债供需失衡或边际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