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中国核工业集团(下称“中核集团”)和中国广核集团(下称“中广核”)不约而同发布消息称:“华龙一号”国家重大工程标准化示范正式启动。根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这有利于它们联手打造的华龙一号未来在国内进行批量化建设。
13日下午,国家能源局会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核安全局在北京组织召开《“华龙一号”国家重大工程标准化示范实施方案》(下称《方案》)发布会,标志着“华龙一号”国家重大工程标准化示范正式启动。
《方案》要求依托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开展核电标准化示范,利用4年左右的时间,进一步完善优化现有压水堆核电标准体系,健全一套自主的、能够满足华龙一号国内建设与出口需求的,涵盖核电全生命周期的压水堆核电标准体系。
华龙一号是由中核集团推出的ACP1000技术和中广核推出的ACPR1000+技术融合而成的、具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目的是为了国内核电更好的对外出口。华龙一号是中国向海外极力推荐的第三代核电技术之一。
目前,华龙一号已经福建和广西建设了示范工程,以支撑该技术“走出去”。
最近几年,两家集团一直在力推华龙一号在国内实现批量化建设。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广核董事长贺禹再次与其他政协委员联名,提交《加快华龙一号核电技术批量建设,确保实现国家减排目标》的提案。
贺禹建议,中国后续核电项目优先考虑采用中国自主三代技术,尽快启动华龙一号堆型批量建设,从今年起到2020年每年核准开工建设4-6台华龙机组,保持平稳有序发展。
华龙一号在某种程度上已经给AP1000带来了压力,原本拟使用AP1000核电技术的漳州核电项目将换成采用华龙一号核电技术。AP1000是中国从美国引进的第三代核电技术。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台海核电(002366 .SZ)最近发布的一则公告称,公司于4月12日收到一级全资子公司烟台台海玛努尔核电设备有限公 司转发的中国核工程有限公司签发的《中标通知书》, 该子公司成为“福建漳州核电工程项目1、2号机组(华龙一号)、海南昌江 核电厂3、4号机组(华龙一号)主管道和波动管设备采购项目”的中标单位。
这意味着,未来即将投建的漳州核电项目,将使用的是华龙一号,而非AP1000。
另有两名中核集团内部人士向第一财经表示,漳州核电项目使用的是华龙一号。漳州核电项目的业主是中核集团。
而根据此前官方资料,漳州核电项目规划建设6台AP1000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约750万千瓦,总投资约932亿元。
受访者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AP1000在漳州核电项目中被华龙一号替代的原因是,一个主要原因是,AP1000在国内的依托项目延期过长,在一定程度影响到部分核电项目的推进。
目前,AP1000在国内首个依托项目——三门一号机组——尚未实现商业并网发电。其原因与AP1000有关技术尚待突破有关。
上述13日会议称,“十三五”期间是中国向核电强国迈进的重要发展阶段,根据《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预计到2020年,中国核电运行装机容量将达到5800万千瓦。
按照上述规划,“十三五”期间,中国每年平均需要投建6至8台百万级千万核电机组。为此,有业内人士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哪个技术进展较好,未来投建的核电项目就会使用它。
巩固提升农村电力保障水平,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公共充换电设施,扎实推动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和“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千家万户沐光行动”等工作,让农村切实享受到新能源发展带来的收益。
据去年12月15日召开的全国能源工作会介绍,2025年中国将核准开工一批条件成熟的沿海核电项目,到2025年底,在运核电装机将达6500万千瓦左右,确保在运核电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项目将带动中国新能源制造、施工、建设产业链40余家企业以及老挝本地30余家企业共同参与建设。
蓝皮书是对当前电力市场改革发展的一次全面总结,也是对未来电力市场发展的建设蓝图和行动指南。
加大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重点推进大型煤矿和灾害严重煤矿智能化建设,努力提升常态化运行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