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商业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百年老店”太古的平衡术

第一财经 2016-11-15 20:59:00

作者:蔡胤    责编:彭海斌

今年,较早涉足制糖的太古加大了对烘焙业务的投资。在业务的老与新、快与慢之间,这家多元化的英国公司的选择不失为一部家族企业启示录。

在香港太古城附近一栋普通写字楼里,施清的工作是管理一间特殊的历史档案馆。11月的一个下午,施清带领《第一财经日报》等媒体记者一一看过这些影像资料:最初的太古糖广告画、108年前太古洋行位于上海外滩总部的照片,甚至150年前在上海的开业通告。在这里,已经200岁、入华150周年的太古的历史光影缓缓展开。

今年,较早涉足制糖的太古加大了对烘焙业务的投资。在业务的老与新、快与慢之间,这家多元化老牌公司的选择不失为一部家族企业启示录。

建于1927-1934年间的广州太古仓码头

“百年老店”的平衡术

太古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816 年于英国利物浦成立的一家小型进出口贸易公司。创始人约翰·施怀雅最初主要经营纺织品进出口贸易,并取得了不错的发展。1847年,约翰·施怀雅去世,产业传给其子约翰·森姆尔·施怀雅与威廉·赫德逊·施怀雅,当时两人分别是 21 岁和 17 岁。1861 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美国南部各州的棉花进口受到严重限制,进而影响了纺织品贸易,约翰·森姆尔·施怀雅随即踏上赴华经商的冒险之旅。

150年后的今天,太古集团已成为中国香港及内地广为人知的高度多元化的环球集团。官网资料显示,太古旗下核心业务多设于亚太区,其中香港和中国内地为太古业务的主要营运地。太古的亚洲业务由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太古股份有限公司持有;而在世界其他地方,包括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非、斯里兰卡、美国及英国,许多业务均由母公司英国太古集团有限公司直接持有。

在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太古在中国发展遇到了来自战争、竞争对手等各方面的挑战。香港太古集团主席史乐山早前对《第一财经日报》等媒体记者坦言:“太古集团在200年的发展当中经历过很多颇为困难的时期,比如2003年香港遇到非典,经济受到很大影响。你再想一想二战多可怕,大萧条是多么的可怕。”他说,经历了这样的历史,再回过头来审视太古如今在业务环节上遇到的挑战、起起伏伏以及经济周期,都不算什么。每个企业都有不同的挑战要去面对,太古也不例外。

太古的业务可谓驳杂。而多元化,正是它成为“百年老店”的重要原因。

多元化的好处是,业务与业务通过组合形成对冲,好的板块和相对弱的板块互相平衡,往往能让企业相对平稳地度过萧条年代。史乐山也说,业务组合“非常重要”。多元化使太古产生了一种天然的内部对冲和平衡能力,即便是经济的波动周期,也能够保持相对平稳的发展。

针对旗下业务的发展前景,史乐山认为,地产行业虽是成熟行业,但只要愿意开发,不论是中国香港、内地,还是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依然大有潜力;而随着未来20年中国拥有全球最庞大的“中产”群体,旅游需求想必会非常可观,绝对会带来航空市场新的增长空间;中国可口可乐消费人群已经超越了美国人口总数,装瓶厂未来会有充足的发展空间;在太古离岸业务方面,虽然现在油价处于低位,对能源石油的开发处于低迷期,但是人们不会停止对能源的探索脚步,所以在未来的不久,这块也将大有可为。

慢还是快?

很多人知晓太古,是从喝咖啡时的一袋太古糖开始的。事实上,糖的确是太古最为古老的业务之一。19世纪,在航运业日益多样化的鼓舞之下,太古将业务拓展到了新的领域,并于 1881年成立了太古車糖公司(太古糖业有限公司)。

目前,太古食品已经拥有了干果、咖啡、米制乳类甜品等产品,但同时,太古又选择进入了新的领域——烘焙。

2014年12月,一向谨慎的太古食品斥资7.49亿港元,从一家境外私募机构——瑞典私募基金殷拓(EQT)手中收购沁园食品65%的股权,并实现控股。今年上半年,太古食品又斥资6.4亿港元,从沁园食品创始人刘崇梅、陈泽祥夫妇的手中收购了剩余35%的股份。

对于为何此时进军烘焙行业,太古股份有限公司贸易及实业部门董事陈世杰日前在香港接受本报等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消费者消费习惯正在更新,人们进入面包店的几率越来越高,去年烘焙行业整体收入增长近15%,未来其增长还会延续。他还透露,太古对沁园食品的发展寄予厚望,太古也将基于国内消费需求的多样性引入更加灵活的销售方式,新的沁园的发展目标是,继续保持西南地区第一,力争做到全国前三,计划到2020年将沁园的门店数量发展到1000家,力争覆盖更多省份。

关于扩张,太古一直有着行事逻辑和价值判断。当本报记者问及未来是否还会继续在内地寻找类似标的时,陈世杰回答,有此意向,但需在人员培训、IT管理系统完善、供应链水平提升等基础工作完善之后,再考虑是否发展新业务。

与一些高歌猛进的国内民营企业相比,相对传统的英国人似乎天生就不是急性子。对于发展速度和投资回报的问题,史乐山也曾表示,太古的投资向来不是看三个月、六个月,而是看得长远。他强调,这种长期发展的理念对太古特别重要。

针对这家老牌公司身上的特点,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联席院长杨壮对记者分析,互联网时代对老牌企业太古带来很大挑战,但太古的特质包括身为英国企业的低调、务实、专业性,也涵盖变革、多元等特点。

“中国企业很多都进入了金融业,热衷快钱,此前互联网金融“炙手可热”又很快洗牌就是例子。”杨壮称,注重多元产业发展的太古身上,有英国人的谨慎和保守,但很多时候快就是慢,慢就是快,这是值得有意成为百年老店的中国企业借鉴之处。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