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汽车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报告称纯靠降价难再刺激购车

第一财经 2025-11-20 09:36:16 听新闻

作者:黄琳    责编:肖逸思

AI速读
节省3分钟阅读时间

{{aisd}}

AI生成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

前述内容由第一财经“星翼大模型”智能生成,相关AI内容力求但不保证准确性、时效性、完整性等。请用户注意甄别,第一财经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您有疑问或需要更多信息,可以联系我们 yonghu@yicai.com
抢占汽车市场份额需要新的策略。

当汽车竞争逐步趋向理性,纯靠降价已经难以刺激消费市场更多的热情。麦肯锡发布的《2025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报告》(下称“《报告》”)显示,中国汽车竞争已从价格转移至创新,创新驱动的消费正在逐渐成为主流,价格竞争对消费者购车的刺激效应正在减弱。

《报告》显示,2023年,汽车价格竞争带来的净刺激效应仅为3%,超过60%的受访者对汽车价格竞争持中立态度,认为汽车价格竞争对购车决策无影响。而在2024年,汽车价格竞争带来的净刺激效应仅上升了0.6%,17.5%的受访者认为价格竞争无法刺激他们购车。

麦肯锡认为,考虑到涉及的巨大成本:传统燃油车汽车市场的折扣率在2024年比2023年上升了近8个百分点,电动汽车市场的折扣率上升了近5个百分点,汽车价格竞争带来的净刺激效应仅增长0.6个百分点,显然是不值得的。

同时,整车厂应该认识到,通过创新进行竞争比单纯参与价格竞争更有效。《报告》认为,整车厂可以转而采取一种策略,即以相同汽车售价提供更好的汽车技术,以此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且能保护产品价值和品牌定位。

与之相对应地,多数消费者在购买下一辆车时,倾向于保持在与当前车辆相同的价格范围内。麦肯锡调研结果显示,在10万元~15万元车价的主流细分市场,很少有人愿意在购买下一辆车时降级,这表明入门级汽车消费者中有强烈的意愿升级到更好的车辆。然而,在剩余的细分市场,想要降级换车的车主比例显著增加,已经接近2022年的水平。这可能由多种因素造成。例如,随着中国乘用车市场的价格竞争加剧,消费者现在能够以更低的价格购买性能更好、功能更丰富的汽车。这无疑会影响消费者对下一辆车的预算规划。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发布的报告显示,2025年乘用车行业促销与降级均回归理性,市场秩序明显改善。2025年1~10月,新车降价规模为156款,相对温和。

但不可忽视的是,国内车市价格战仍在持续。数据显示,10月份,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99.5万辆和296.1万辆,环比分别增长3.3%和3.6%,同比分别增长10.7%和7.5%。其中,新能源车新车降价车型的降价力度算术平均达到1.8万元,降价力度达到11.1%。

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在10月月度销量发布会上表示,协会每天监控乘用车终端售价,目前,终端价格下浮非常大,而且当前新车上市定价普遍较低,这种趋势需各方高度关注。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