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中国总需求不足问题的关键是消费必须挑起大梁。“十五五”期间,消费需求要实现上台阶式的增长,其GDP占比要从现在的56%提高到60%~65%,消费年增速应达到6%以上。
虽然6%的年消费增速和60%以上的消费占比只是一个合理的政策目标,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有超常规的政策手段或深化改革措施,如万亿级收入补贴、十万亿级的国有股权划转社保,以及百万亿级的资本市场增值,甚至考虑零利率、负利率政策。
“十五五”消费率提升5个百分点的必要性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十五五”规划建议)为中国经济增长制定了令人振奋的目标:到2035年人均GDP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据此测算,2026年至2035年这十年间,我国GDP年均需要保持在4.4%至5%左右的增速。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科技创新、深化改革等供给侧的增长动力,更需要摆脱“总需求不足之困”,找到可持续的需求增长源泉。
构成总需求的“三驾马车”中,出口需求不确定性上升。目前来看,美国等国家对华采取遏制政策的取向不会改变,净出口增速将随贸易摩擦而大起大落。“十五五”期间,我们应当最大程度扩大外部市场,但还是应该把重点放在扩大内需上。
投资增长已经难以支撑总需求扩张。“十四五”期间,中国资本形成总额增速基本逐年回落,2024年降至2.92%,2025年前10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下降到-1.7%,全年可能负增长或零增长。我们的研究测算显示,“十五五”期间投资年增速可能不会超过2.5%,靠投资拉动总需求增长的模式难以持续。
消费需求扩张的空间很大。当前中国最终消费率为56%,低于美国81%、日本75%和欧盟74%的水平;居民消费率仅为40%左右,不仅低于美国(68%)、日本(55%)、欧盟(52%),也低于全球平均水平(55%)。“十五五”期间,如果消费率尤其是居民消费率能够上一个台阶,就能够明显缓解总需求不足之困,有效打开中国经济的增长空间,这也是“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的根本原因。
怎样才能算实现上台阶式的增长?我们认为,“十五五”期间最终消费率要从56.6%(2024年)提升至60%以上,居民消费率要从40%(2024年)提升至45%以上,也就是说平均消费率提升5个百分点以上,这意味着年消费增速要达到6%以上。
实现6%的消费增速并不容易
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增长率为3.5%,10月仅实现了2.9%的当月增长率和4.3%的累计增长率,要实现6%的消费增长面临较大挑战。
首先,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收入增速下滑影响居民消费信心。从“十一五”到“十四五”,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复合增速从14.7%下滑至5.6%,“十五五”如果不能扭转这一势头,实现更高的居民收入增长,实现6%以上的消费增速非常困难。
其次,消费是利率的函数,当前利率偏高,不利于推动储蓄转化为购买力。80万亿元的居民信贷,每降低1个百分点的利率就意味着减少8000亿元的利息负担,可以极大释放消费潜力。
再次,消费是税收的函数,居民减税仍有空间。欧美等国家提振消费,为家庭和个人减税往往是首选政策。个人所得税每月5000元(年6万元)的起征点还可再提高,45%的最高税率也可以降低。
与此同时,家庭财富缩水、社保水平偏低,都在影响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这些抑制消费扩张的因素也应该逐渐消除。
实现合理促消费目标,需要超常规政策手段
“十五五”期间居民消费率实现上台阶式的变化,仅靠居民劳动报酬的常规增长也比较困难。在没有强有力、超常规消费政策的情况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最终消费的同比增速从2019年的8%和8.9%,逐步下滑至2024年的3.5%和3.9%,消费增速继续下滑将是大概率事件,很难完成消费占GDP比重达到60%以上的目标。
因此,“十五五”期间实现消费率上台阶式的增长,必须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出台强有力的非常规政策组合。
首先,要用万亿级别收入补贴,扭转居民消费信心。2024年1500亿元、2025年3000亿元消费补贴计划,对增加相关商品销售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50万亿元左右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相比,仍然不够。同时,这种小步试探的节奏,难以达到一举扭转消费者信心的效果。
建议应出台万亿级别普惠式消费补贴(收入补贴或通用消费券),为低收入群体提供普遍的收入支持,对消费方向不做限制,此举不仅可以充分提升低收入群体的获得感,而且补贴资金将最快、最大程度地转化为购买力,流入市场经济的毛细血管,对提振居民消费信心,改善市场主体经营状况,将发挥立竿见影的效果。
其次,以十万亿级别的国有股权划转社保力度,将农村基本养老金提升至每月500~1000元的水平。当前全国国有企业国有资本权益总额接近110万亿元,而且国有资本划转社保基金的政策和技术路径已经打通,只要划转20%~50%,就能为全国社保基金提供20万亿~50万亿元的增量资本,大大充实社保覆盖能力和保障水平,尽快将农村基本养老金提升至500~1000元,极大地改善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进而带动农村家庭释放家庭储蓄,增加消费计划。
再次,实现百万亿级别的资本市场增值,以财富效应提振消费扩大投资。借鉴美国等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十五五”可进一步明确支持资本市场繁荣发展,如果“十五五”末股市市值达到占GDP的140%左右的国际平均水平,按照2030年中国GDP 170万亿元左右测算,股市总市值应从当前的百万亿元增长到两百万亿元以上,可带动每年新增消费规模数万亿元,对扩大内需具有战略意义。
最后,要更好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尽管零利率、负利率政策挑战大多数人的认知,但美国、欧盟和日本的经验已经证明,战胜通货紧缩,实行零利率甚至负利率是大势所趋。
(滕泰系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张海冰系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滕泰经济脉搏”。
11月6日,在由商务部主办、第一财经承办的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提振消费:世界共享中国市场机遇”分论坛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以“服务消费:‘十五五’中国经济的新浪潮”为主题进行了演讲。
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投资方向和重点。
畅通投融资循环
相比于技术圈的冷静,资本市场的反应更直接。
在预制菜的冲击下,未来的餐饮行业可能会出现持续转型,餐饮企业或将面临进一步的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