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独家|亿联银行陷3年定存“提前兑付”风波,高息存款背后疑存“第三方加息”

第一财经 2025-07-08 18:36:28 听新闻

作者:安卓    责编:林洁琛

利率由两部分构成。

定期存款要“提前兑付”?近日,一则关于亿联银行将提前兑付某存款产品的消息在社交平台炸开了锅,多位客户表示收到亿联银行的电话通知,根据通知,亿联银行决定于近日针对3年专享款存款产品进行提前兑付。

7月7日,第一财经就上述传闻向该行客服求证,客服表示,亿联银行目前没有对任何产品进行止付,“如果对产品有调整的话,我行会提前在亿联银行的公众号进行公告。”该客服表示。

第一财经发现,这款名为“3年专享款”存款产品的综合年利率高达4.2%,利率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为产品本身的年利率,而另一部分,则是与第三方合作的增利利率。

提前兑付3年定存产品?

关于亿联银行将提前兑付“3年专享款”存款产品的消息最早于7月4日在社交平台流传,并很快引发了该行储户的关注。

第一财经获得的一份未核实来源的录音显示,亿联银行AI客服播报称:为响应国家金融监管合规经营要求,有效维护金融市场秩序,我行经审慎研究决定于近日针对“3年专享款”存款产品进行提前兑付,您持有的相关产品按照原产品约定利率和实际持有天数计息,本金和利息自动兑付到活期账户。

这份录音也在各个社交平台迅速传播,一位客户称,他购买的“3年专享款”存款产品本应于2026年9月到期,如果提前兑付,相当于少了近1年的利息。

不过,7月7日,第一财经就上述传闻向该行客服求证时,客服予以否认,称亿联银行目前没有对任何产品进行止付,“如果对产品有调整的话,我行会提前在亿联银行的公众号进行公告。”

另外,根据多位客户提供的信息,“3年专享款”存款的原年化利率为2.95%,但同时叠加了学习《存款保险条例》的奖励年利率1.25%,使得该产品的综合年利率高达4.2%。

第一财经发现,学习《存款保险条例》奖励并不仅局限于该产品,该行此前推出的多项存款产品均出现了学习《存款保险条例》奖励的身影,奖励利率并非固定。

比如,“好亿存32天”存款产品的年化利率为1.45%,另外叠加学习《存款保险条例》奖励年利率2.15%,综合年利率达到3.6%;“得亿存专属366天”年利率为1.85%,同时,学习《存款保险条例》奖励年利率为1.95%,综合年利率为3.8%。

第三方加息

值得注意的是,据客户反映,他在购买上述产品时,因为叠加了学习《存款保险条例》奖励,需要签署一份《学习增利奖励发放相关协议》,协议的甲方是一家名为湖南诚盛德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湖南诚盛德”)的第三方,乙方则是客户本人。

根据协议,客户与湖南诚盛德签订了一份灵活用工协议,部分收益以“合作费”的形式打入客户账户。另外,协议中还提到,由于灵活用工平台合作方的运营情况不同,收到的合作费用可能会浮动,该浮动为正常情况。这也意味着,“学习《存款保险条例》奖励”的利率是浮动的。

根据天眼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湖南诚盛德成立于2021年5月,主要从事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信息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等业务,股东为北京创益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和湖南公因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事实上,湖南诚盛德并非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早在2022年,就曾有媒体报道,亿联银行推出的一键转存活动,指定用户可将所持亿联银行合作的第三方平台资产转存至该行自营平台,转存后可获得红包奖励,存款人也需签署《一键转存三方协议》,协议的甲方同样为湖南诚盛德。亿联银行相关负责人回应称,该行“委托湖南诚盛德为我行提供红包发放等相关服务”。

就上述情况,第一财经联系亿联银行,截至记者发稿,该行尚未有相关回应。

“这种做法存在变相高息揽储的嫌疑。”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蓬博对记者说,一方面,产品年利率叠加增利年利率后,综合年利率高于市场同类产品利率;另一方面,这种第三方加息的模式存在为了规避监管对于存款产品利率规定的嫌疑。

为了缓和银行息差压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去年以来,监管对违规高息揽储加大了整治力度。

去年4月8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下发《关于禁止通过手工补息高息揽储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的倡议》,明确手工补息是对业务操作失误的勘误环节,银行禁止通过事前承诺、到账手工补付息等方式,变相突破存款利率授权要求或自律上限,银行应立即开展自查,最迟在2024年4月底前完成整改。

没有直接返利,而是通过向第三方采购相关服务来实现高利息,类似的做法也曾发生在辽宁振兴银行身上。

2024年,辽宁振兴银行被曝部分3年期、5年期产品的存量存款利率从4.5%、4.8%,降至3.5%、4%,分别下降100BP和80BP。

存量存款利率下降的背后,是振兴银行引入第三方机构北京尼客矩阵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北京尼客科技”)推出一款“伙伴助力计划”,针对振惠存3年期、5年期产品提供奖励利率,将综合存款利率分别拉升至4.5%、4.8%。而在去年11月15日,北京尼客科技发布通知称,由于合规性经营要求,此前的“伙伴助力计划”即将结束,活动期间存入振兴银行振惠存3年期、5年期产品的活动奖励将终止。

定存占比过高造成压力

吉林亿联银行官网显示,该行是四家获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线上存、贷款业务的互联网银行之一,也是东北首家民营银行,该行以“数字银行”为定位,2017年5月由中发金控、吉林三快科技(美团)等7家知名民营企业在长春发起成立。

自2020年以来,亿联银行的营业收入、净利润进入下滑通道。据该行披露的年报,2020年至2023年,亿联银行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5.67亿元、14.35亿元、10.83亿元、10.6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2亿元、0.52亿元、0.96亿元、1.4亿元。

2024年,亿联银行净利润出现亏损。报告期内,该行实现收入10.91亿元,同比微增2%;净利润亏损5.9亿元,是19家民营银行中2024年度唯一亏损的银行。亏损的背后,主要是该行营业支出中资产减值损失高达14.71亿元,同比大幅飙升193%,吞噬了利润。

更为严峻的是该行的资产、负债双双“告急”。截至2024年末,亿联银行资产总额408.22亿元,较年初下降21%。其中,贷款余额降27.55%,个人贷款降28.58%。

负债方面,截至2024年末,负债总额为379.66亿元,较年初下降21%。其中,存款余额277.71亿元,较2023年末减少47.96亿元,降14.73%。个人定期存款减少是存款下滑的“主力”,2024年同比下降9.51%,占存款缩水总额的一半左右。

从存款结构来看,亿联银行高度依赖个人定期贷款,其在存款余额中占比超过了84%。在近两年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快速下调的背景下,定期存款占比过高,对于银行来说反而是一种压力,主要是由于存款重定价速度慢于贷款,存款重定价相对黏滞,容易出现贷款利率降得快、存款利率降不动的现象,从而加大银行息差压力。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