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稳投资稳经济,中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正靠前发力,最新的一个迹象是三季度部分超长期特别国债将提前发行。
7月1日,财政部公开了2025年第三季度国债发行有关安排,三季度将共计发行11只超长期特别国债。第一财经记者对比今年4月份财政部披露的发债计划发现,有4只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时间有所提前。
具体来看,原本定于7月24日招标的2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此次提前至7月14日发行,较原计划提前了10天。原本定于9月24日招标的5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此次提前至9月10日,较原计划提前了14天。另外原定于9月12日和9月26日招标的两只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也提前至9月5日和19日发行。
为何部分超长期特别国债会提前发行?这主要是落实中央相关要求。
面对外部冲击影响加大等变化,今年4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要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发行使用。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近期在作《国务院关于2024年中央决算的报告》时,也提出下一步加快政策落地,强化部门协同,多措并举帮扶困难企业,尽早发行和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券等,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带动效应,支持做好“两重”“两新”等工作,推动促消费、扩投资、稳外贸、惠民生等政策早见效、多见效。
另外,近期由于部分地方获得的用于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用完,新疆、广西等多省暂停了部分消费品的国补。一些市场人士也呼吁加快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进度。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也公开表示,今年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将在7月下达,相关部门将分领域制定落实到每月、每周的“国补”资金使用计划,保障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全年有序实施。
根据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等安排,2025年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中,8000亿元支持“两重建设”,重点支持基础研究能力提升、未来产业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大中型灌区新建改造及大中型引调水和大中型水库建设、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高等教育提质升级、城市地下管网管廊建设改造等方面任务。另外,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2000亿元支持设备更新。
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时间较去年整体有所提前。公开数据显示截至上半年全国已经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5550亿元,剩余的7450亿元将在下半年发行,且集中在三季度,四季度仅有一只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发债时间定在10月10日。
小米集团发布首款AI眼镜;苹果直营渠道首次参加国补。
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下半年稳增长政策仍需加力,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扩内需政策措施有望继续优化升级。
预计今年二季度国内空调销量将达3994万台,同比增长15.8%,后续行业有可能增速回落。
预计后续的以旧换新中央资金下达后,国补暂停、限流的状况将缓解。
5月经济平稳运行,消费增速大幅回升;美联储继续按兵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