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外部风险攀升,中国资产吸引力渐显

第一财经 2024-05-15 22:06:30 听新闻

作者:周艾琳    责编:石尚惠

人民币汇率不跌反涨

外部不确定性近期有所攀升。当地时间14日,美国政府宣布,将对中国电动汽车等产品加征关税;同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讲话中透露出对通胀短期内回落缺乏信心,美联储理事鲍曼此前甚至表示“今年不会降息”。

然而,人民币汇率不跌反涨。15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收盘大涨182点。恒指跌0.22%报19073.71点,上证综指跌0.82%,仍在3100点大关之上。在北京时间当日晚间出炉的美国4月CPI并未出现超预期涨幅后,美元指数短线跳水,美元对离岸人民币盘中一度下跌超300点。

外界普遍认为,关税上调总体影响不大,而人民币走势仍取决于经济基本面以及美元走势。随着外资近期小幅降低对港股和A股的低配幅度,后续资金流入的可持续性也取决于基本面有没有变化,尤其是上市公司盈利水平下滑的趋势是否接近尾声。

人民币汇率不跌反涨

当地时间14日,美国宣布在原有对华301关税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自华进口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电池、关键矿产、半导体以及钢铝、港口起重机、个人防护装备等产品的加征关税,税率提升至25%到100%。

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陆挺表示,尽管关税上调幅度显著,但只影响价值180亿美元的中国出口商品,略低于预期。短期内影响有限,180亿美元产品仅占美国从中国进口总额的4.2%和中国出口总额的不到1%。而且某些产品的关税上调将在2025年或2026年生效,这些产品可能会像2018年到2019年那样出现提前出口的情况,因为出口商希望尽量减少关税影响。

美国也并非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主要目的地。央视网称,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对美出口纯电动汽车突破1万辆,出口额不超过4.6亿美元。而从美方数据来看,中国产纯电动与混合动力汽车只占到美国进口新能源汽车总量的2%,占比远不及德国、韩国和日本。

“关税的实际影响本身就较小,而且市场早有预期,现在反倒是靴子落地、利空出尽。”外汇专家、浙商中拓集团金融市场业务部总经理刘杨对记者表示。

15日,人民币汇率出现较大幅度走升,截至当日16:30,美元对在岸人民币收盘报7.2195,人民币汇率较上一日交易日上涨182点,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报7.22附近。美元指数无视美联储的鹰派信号而走弱,报104.7附近,此前一度逼近106。

当日晚间,美国公布的4月CPI同比上升3.4%,预估为3.4%,前值为3.5%;4月CPI环比上升0.3%,预估为0.4%,前值为0.4%。CPI报告提升了美联储降息预期,美元指数短线跳水,创下4月10日以来新低至104.41,日内跌超0.5%。

对人民币而言,美元走势未来仍将是主导因素之一。近期,由于美国通胀居高不下,部分美联储委员继续坚持“维持高利率更长时间”的主流观点,鲍威尔此前讲话中呼吁“更多耐心让高利率发挥作用”。

“中长期来看,制造业回流美国的趋势、服务业价格居高不下,再叠加近期能源价格的回暖,令通胀风险有增无减。周二(14日)公布的美国4月PPI环比增长0.5%,高出预期的0.3%。”嘉盛集团资深分析师Jerry Chen对记者表示,利率市场目前押注全年降息35BP左右,即不到两次,这比年初市场预期的6~7次以及3月美联储点阵图预测的3次都大幅缩水。而首次降息时间预计为9月,但概率也仅有50%左右。

即使强美元压力仍在,但由于近期中国一系列经济数据有所企稳,国际资金回流中国资本市场,这也带动人民币汇率企稳。央行维持汇率稳定的意愿依旧强烈,4月以来,人民币中间价较市场价的调强幅度都超过1000点,人民币即期汇率波幅一度逼近2%的上限。

多位机构分析师对记者表示,经济基本面的提振因素尤为关键。上周中国公布了4月出口、通胀和社融数据。出口增速转正,尽管存在低基数的背景,但欧美经济体正在从去库存转向补库存阶段,外需回暖势头的维持带动中国出口走强,同时,进口增长强于出口。楼市政策基调调整为“消化存量、优化增量”,一二线城市陆续放松楼市政策,放松的形式包括“以旧换新”、全面放开限购、将部分存量住房收购用于保障性住房等,楼市预期有所改善。多家外资机构投资经理对记者提及,“消化存量”是外资最为关注的事项之一。

与日元的关联性提升

除了关注经济基本面和强美元的变化,人民币与日元汇率的关联性越来越受到机构关注。

刘阳对记者表示,当前美元是高息货币,人民币是低息货币,因此后者日渐成为企业的融资货币,即融入人民币、投资美元等其他高息货币资产。“在在岸市场银行自营的套息交易(carry trade)中,人民币已是融资货币,研究和交易的底层逻辑变了。”

日元实行低利率政策多年,已是老牌的融资货币,在套息交易中,投资者融入日元,转而投资美元资产等。“人民币利率长期下降的趋势似乎形成了一些市场共识,外资对这一变化更为敏感,所以人民币和日元、韩元等一起成为套息交易中被卖出的对象。这也是为何近两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和日元高度相似的原因。”刘阳认为,未来除了要关注美联储政策,还要聚焦日元走势。

近期,美元对日元交易在155附近,日元暂时结束了单边大跌的走势。“五一”期间日元一度暴跌至160附近,由于跌幅过快,引发了日本央行的疑似干预。

13日,日本央行罕见削减债券购买量,将5~10年期日本国债购买金额从4750亿日元减少至4250亿日元,这被市场解读为“弃债保汇”。日债收益率上涨,日元对美元回升。

FXTM富拓首席中文市场分析师杨傲正对记者表示:“近期日本央行放任不管的态度终于有了转变。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在与首相岸田文雄会面后表示,汇率对经济和通胀会产生重大影响,视这些波动而定,可能需要采取货币政策应对措施。虽然言论上未有直接加息,但以货币政策应对汇率变化,是日本央行过去一段时间以来都未有过的表态。”

股市外资回流能否持续

外部风险对A股、港股的影响也不大。

15日是香港的公共假期,因此没有北向资金的交易。10日~14日,北向资金分别流出63.04亿元、45.91亿元和66.7亿元。但今年以来,仍累计净流入678.25亿元,超过去年的全年水平,2月下旬开始流入势头明显加剧。

同时,南向资金今年大幅涌入港股,累计达2335.47亿元。除了内地资金,海外资金也开始回流港股,尤其是对冲基金和量化基金,部分全球共同基金开始降低对于整体中国股市的低配程度。

13日,香港恒生指数突破19000点大关,收报19115.06点,涨幅为0.8%,创下阶段性新高。自1月底展开升势,港股由底部反弹至今幅度已超25%,进入技术性牛市。“这说明资金增配港股或者说降低对港股低配程度的意愿非常强烈。”某国际投行策略师在对客户的电话会上提及,“不少对冲基金增配港股,而一些欧洲长线资金即使还没行动,但了解中国市场的意愿近期显然提升了。”

高盛和瑞银此前上调了中国市场评级。摩根士丹利认为,考虑到今年一季度中国股市盈利再次出现较大幅度的不及预期,外国长期持有型基金并未成为最近A股、港股反弹的主要贡献者。港股的主要买家是对冲基金或量化基金,这些机构一般行动更快,更擅长把握投机性机会。该机构也表示,盈利水平下滑的趋势是否接近尾声将决定资金会否继续流入。

更多机构认为,在这轮大涨过后,未来可能市场需要更具有选择性。例如,恒指两大权重股阿里、腾讯在15日发布财报,一季度腾讯的营业利润仍同比增长38%,阿里则下降了3%。阿里核心的国内电商业务出现放缓,一季度淘宝和天猫平台的收入仅增长4%。上一季度阿里的国际电商业务销售额同比增长45%,但该业务仍处于亏损状态。而腾讯在收入放缓的情况下仍能实现利润增长,再加上更加国际化的布局,使其在面对压力时的韧性更强。

部分机构则倾向于看好高股息板块。高盛近期的报告显示,如果港股通股息税有望降低,资金流可能会进一步利好高股息和高股东回报的个股。在股息派发率在5%以上的板块中,南向资金的持仓量占到了60%。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