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全球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交棒黄循财,任内20年访华多达14次

第一财经 2024-05-14 21:57:03 听新闻

作者:钱小岩    责编:谢涓

李显龙曾表示:“成年后的人生几乎都奉献给了新加坡”

一如预期,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5月13日向总统尚达曼提交辞呈,将于5月15日正式卸任,在领导新加坡近20年之后,将舞台的中央托付给了他的接班人黄循财。

李显龙的卸任过程主打的是“没有意外”,早在2007年的时候李显龙就开始暗示自己会在70岁退休,虽然退休计划受到新冠疫情有所延误,但在2022年4月他70岁之际,宣布由时任财政部长黄循财为第四代领导团队新领导人。

不过,李显龙并不会就此在政坛隐形匿迹。他会像他父亲、前总理李光耀以及吴作栋那样,作为国务资政留在内阁之中,给黄循财提供建议。不过李显龙表示,自己的职责是协助新总理顺利接棒,最终让他能够以自己的方式与他的团队治理国家。

新加坡总统尚达曼13日接受李显龙(左)的辞呈。(来源:央视新闻截屏)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周士新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新加坡执政党人民行动党内部有很强的“传帮带”传统,新老交替是渐进式的而非一蹴而就的。如此稳健的交替,也有利于人民行动党在下一届大选中给予民众足够的信心。

李显龙卸任总理

去年的11月5日,李显龙在人民行动党大会上致辞,宣布自己将在下一届全国大选前交棒。在致辞接近尾声时,说到自己“成年后的人生几乎都奉献给了新加坡”时,李显龙一度哽咽得说不出话来,演讲停顿了大约半分钟,与会者起立为他鼓掌。

李显龙1952年2月生于新加坡,其实作为新加坡开国总理李光耀的长子,李显龙一生都和新加坡政治绑定在了一起。1959年李显龙7岁时,新加坡获得自治,李光耀成为自治邦总理,而跟随父亲到选区去,成为了他周末的主要活动。

他在20世纪80年代步入政坛,早年担任过新加坡国防部第二部长。1990年11月,李显龙38岁时,就任新加坡副总理兼贸易与工业部长,他在这个位置上一干就是13年多。最终在2004年8月,他从吴作栋手中接过新加坡总理一职。

李光耀的回忆录《从第三世界到第一世界:新加坡的故事——1965-2000》,书名很好地总结了他对新加坡的贡献,而李显龙在近20年的执政中,夯实了新加坡的地位,同时也逐渐树立起自己的执政风格,走出了李光耀的“影子”。

新加坡在过去20年里经济发展更加多元,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人才中心和贸易枢纽的国际地位也更加稳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超过了一倍。新加坡前内阁部长林瑞生表示,李显龙的亲科技和亲商政策,是新加坡维持竞争力的关键。

而新加坡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主席陈企业则表示,李显龙抓住了全球化的机遇,为新加坡缔结了很多自由贸易协定,“如果当时没签下这些协定,等到保护主义抬头再来协商谈判就很困难了。”2004年至今,新加坡有将近20项双边和多边自贸协定生效。

新加坡总统尚达曼13日在接受李显龙的辞呈时,代表新加坡人感谢李显龙从政40年来的付出,肯定他把新加坡塑造成一个有活力且更多元的经济体,并为新加坡人开创新机会、改善社会各阶层的生活,以及加强新加坡的社会安全网。

在政治上,上任总理3年后的2007年,李显龙就开始讨论自己的退休计划,他表示新加坡不应该有“超过70岁的总理”。当时外界推算,李显龙最晚会在2022年2月前退休,不过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他的计划,他表示他必须领导新加坡度过这次危机。

此外,此前被定为李显龙接班人的王瑞杰,在2021年4月宣布,基于年龄及健康考量,不再担任第四代领导团队领军人物,并卸任财政部长一职。这使得李显龙权力移交的计划被进一步拖延。

2022年4月李显龙表示,财政部长黄循财获得压倒性支持,被正式推选为人民行动党第四代领导团队新领导人。此前黄循财因为自己在新加坡抗疫中的表现为新加坡百姓熟知。他担任新加坡政府跨部门抗疫工作小组联合主席,作为国际交通和经贸的重要枢纽,新加坡经受了多轮疫情的考验,黄循财因此获得更多肯定和关注。

最终新加坡总理公署4月15日下午发布文告,宣布李显龙将在5月15日正式卸下总理职务,李显龙随后在社交媒体脸书(Facebook)上发文表示,领导层更迭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重要时刻。

他说:“黄循财与他带领的团队,在疫情期间努力赢得人们的信任,也通过新加坡携手前进运动,与许多新加坡人一起更新了社会契约,为新一代制定了国家议程。”

李显龙与中国

根据新加坡方面的统计,李显龙在过去20年任内访问中国多达14次,除了到访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他也多次前往外国领导人很少踏足的二线城市乃至于中西部地区。

李显龙在就任总理期间最后一次访华是在2023年3月27日至4月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他来访之际表示,李显龙总理是来华访问次数最多的外国领导人之一,此次是他时隔四年再次来到中国。

李显龙表示,他通常设法每年都访问中国一次,与中国的老朋友见面,结交新朋友,了解中国最新的发展。访华期间,李显龙也不乏轻松时刻,有一天傍晚来到具有浓郁广府风情的广州永庆坊。李显龙就像个普通游客一样,一边听着介绍一边到处走走看看,还不时举起手机拍照。

在2004年至2013年间担任李显龙新闻秘书的陈怀亮回忆,李总理出访时,常常会想到街头走一走看一看,到中国访问时也不例外,“他有兴趣了解当地的市井文化、民间生活……只是遗憾的是,有时基于保安问题不能如愿。”

在2010年9月,李显龙在访华期间还专程来到湖南卫视综艺节目的录制现场,他微笑着与观众打招呼说:“我不是来拍片的,我只是来参观参观。可是很高兴,今天跟大家见面。”通过实地参访,与主持人和观众互动,李显龙也近距离地考察了中国的娱乐产业。

李显龙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在访华期间曾先后到访过黄埔军校旧址、马王堆汉墓、三国古战场赤壁、三星堆遗址等。陈怀亮回忆道,他注意到李显龙在看到出土的文物时,都会驻足仔细端详,认真阅读器物上的文字。

在李显龙任内,中国和新加坡两次升级双边关系:2015年升级为“与时俱进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2023年又升级为“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

周士新向第一财经表示,2023年中新关系升级增加了“高质量”和“前瞻性”这两个关键词,新加坡方面希望进一步加深与中国的经贸关系,未来中新还可以增加在战略上的合作。

周士新说,经贸关系一直是中新关系中的亮点,双方对未来充满信心。在李显龙2023年访华期间,中新两国还确认实质性完成两国自贸协定升级后续谈判,推动双方服务贸易和投资进一步自由化。2008年,中国与新加坡签署自由贸易协定。2018年,双方签署自贸区升级协定,提升贸易便利化、原产地规则、经济技术合作、电子商务等领域规则水平。

在卸任前夕,李显龙还多次提到中国,他表示,新中两国开展了多个政府间合作项目:2024年是苏州工业园项目开展30周年;天津生态城项目也已走过10年;在他担任总理的20年间,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启动。一切都充满希望。

在2023年访华前夕李显龙还表示:“今天的中国已经不再是过去的中国了,这是其他国家必须要接受的一点” “它已经变得更加繁荣,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更大,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也更大。”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