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透视民营银行的2023年:两极分化,存款端优势难以维持

第一财经 2024-05-14 21:45:30 听新闻

作者:陈君君    责编:林洁琛

中部及尾部机构承受更大的经营压力。

头尾两端分化严重、净息差收窄,成为民营银行迈入第十年的困境。

近日,第一财经记者梳理18家民营银行2023年年报时发现,去年5家民营银行资产规模超千亿元,16家营业收入实现同比正增长,14家归母净利润同比上升。整体而言,头部机构资产规模、营收和净利润表现稳健,中部及尾部机构承受相对更大的经营压力。

头尾两端分化严重

2023年,民营银行整体上营收、净利交出较好“成绩单”,但头部和尾部机构差距仍在拉大。

两端分化首先表现在机构的体量上。根据最新年报数据,微众银行、网商银行、新网银行、苏商银行、众邦银行5家资产规模超千亿元,微众银行、网商银行资产规模分别为5355.79亿元、4521.30亿元,分别较上年末增长13.02%、2.50%,光是这两家,资产规模合计近万亿元,占到了民营银行总资产规模的绝大部分。

相较之下,大部分银行资产规模不足千亿元,7家银行资产规模总额不及500亿元,2家银行2023年甚至出现资产规模下滑的情况,其中亿联银行资产总额为517.75亿元,较年初下降3.49个百分点。

除了资产规模外,盈利能力亦分化明显。根据2023年年报数据,民营银行中,营收、净利润居于前两位的仍是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将其他机构远远甩在身后。截至2023年末,微众银行、网商银行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93.61亿元、187.4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30%、19.49%;净利润方面,微众银行去年净利润首次突破百亿元,同比增长21.02%达到108.15亿元,网商银行实现净利润42.03亿元,同比增长18.80%。

另三家资产规模破千亿元的民营银行虽然也交出不俗成绩单,但仍不及前两位的表现。例如,新网银行2023年营收、净利润分别大增50.60%、48.48%至54.89亿元、10.10亿元,而微众银行的营收、净利润分别约为新网银行的7倍、10倍。

对比来看,各家机构净利润表现分化也十分明显。2023年,10家民营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速超过20%,华通银行更是达到112.25%,不过其净利润仅为7435万元;新网银行、锡商银行、亿联银行净利润增速均超过40%;而新安银行、中关村银行、金城银行、三湘银行4家则出现净利润同比下滑。

整体而言,民营银行呈现出头尾两端分化严重、头部机构竞争格局逐渐清晰的局面。虽然有5家民营银行跻身“千亿资产俱乐部”,但主要竞争仍集中在微众银行、网商银行两家机构,不过,单从2023年业绩表现来看,微众银行的资产规模及盈利能力较为领先,去年利息净收入达到301.62亿元,同比增长20.79%,支撑了百亿元净利润的实现。

存款端压力凸显

虽然头尾分化严重,但相较2022年,大多数民营银行在2023年仍然取得较好的业绩表现。据2023年年报,8家民营银行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20%,客商银行、华瑞银行、锡商银行、新网银行同比增速更是超过50%;三湘银行、众邦银行、中关村银行、华通银行同比增速在20%以上。不过,也有银行营收出现下降,振兴银行、亿联银行营收同比降幅分别为10.92%、1.72%,降至7.45亿元、10.65亿元。

在多数民营银行营收增长的情况下,仍有4家民营银行“增收不增利”。总资产规模达到727.09亿元的中关村银行,2023年营收同比增长24.49%,净利润下降30.05%。另一家营收增速达到20.01%的三湘银行,2023年净利润同比下滑6.75个百分点。金城银行、新安银行情况类似。

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称,虽然民营银行取得了较好的营收成绩,但净利润出现波动分层的局面,甚至多家银行增收不增利,“究其根本,是整体利率调降背景下,民营银行存款端优势难以维持所致。”

记者注意到,已公布2023年净息差的6家民营银行均未达到行业平均水平,有3家机构净息差走低至2%的水平。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数据,2023年四季度末,民营银行平均净息差为4.39%。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民营银行一直以来息差较高,但受到头部机构影响较大,排名靠后的机构承受经营压力。未来,民营银行息差是否会进一步收窄,仍有待观察,不过整体上来看,2024年推动社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的情况下,民营银行息差仍有回落的可能性。

近年来,随着银行业存款利率一再下降,依靠存贷业务利差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经营的民营银行,在负债端承受着更大的压力。今年以来,多数民营银行下调了挂牌存款利率,3年期存款产品利率多数已降至3%以下,业内预计未来仍有进一步走低的可能性。

资本补充困境待解

一直以来,民营银行面临着资本补充需求旺盛的课题。根据金融监管总局的数据,2023年末,民营银行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2.32%,低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

据记者梳理,2023年,已披露资本充足率的6家民营银行中,2家未达到行业平均水平。其中,众邦银行、民商银行资本补充率分别为10.67%、12.03%;振兴银行、客商银行、亿联银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38%、12.43%、12.45%,刚刚高于平均线。

董希淼认为,随着民营银行资产规模的扩大,资本补充的需求将进一步迫切,但目前民营银行资本补充渠道有限,资本补充压力较大。

据记者了解,当前,民营银行资本补充渠道较为有限。19家民营银行中,目前仅有网商银行在2021年成功发行两期永续债,共计40亿元,三湘银行在2023年成功发行一期资产支持证券。其余18家银行一级资本补充为0,亦未见其他途径资本注入。

“资本补充是增强风险抵御能力的重要手段,应支持中小银行加快建立资本补充长效机制。”董希淼指出,支持中小银行发行优先股、永续债、可转债、二级资本债等,允许中小银行采取更大的利率浮动幅度,同时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引导和监管,维护存贷款市场良好的竞争秩序。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