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此刻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大咖录丨2021年市场展望 这些机会值得关注

第一财经 2021-01-18 10:23:32

作者:蒋汉昆    责编:陈东达

本期《资本有道》邀请的嘉宾是来自于平安银行私人银行的投顾中心研究主管,彭伟伟先生。
大咖录丨2021年市场展望 这些机会值得关注

平安银行私人银行 投顾中心研究主管 彭伟伟

香港科技大学物理学硕士。曾任招商银行总行高级投资经理、高级策略分析师、国内知名财富管理机构投资总监;期间首创中国首例全权委托业务并担任首任投资经理,管理规模超100亿。曾为银行业协会、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大部分股份制银行等总行机构授课。

【记者 蒋汉昆 摄像 曹志军 李梓晗】

以下是访谈实录

春节前回撤概率不大 春季行情有望继续演绎

第一财经 蒋汉昆:本期《资本有道》邀请的嘉宾是来自于平安银行私人银行的投顾中心研究主管,彭伟伟先生。彭总你好,近期春季行情表现火热,但我发现市场上也有声音开始提出对行情回撤的担忧。甚至认为在春节前有可能会回撤?您怎么看?

平安银行私人银行 彭伟伟:我们认为当前春季行情正在进行,但它产生相应的显著回撤,一般需要事件去触发。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认为春季行情在春节前出现显著回撤的概率是非常低的。首先我们需要理清春季行情产生的原因。

第一点,年初的流动性还是比较宽松的,这主要原因来自于银行的信贷投放在年初比较充分。

第二点,比较明显的经济数据一般会合并到3月初才去做公布,也就构成市场上不太担忧这个阶段有经济回落的风险。

第三点是我们看到很多机构会去做相应的调仓,甚至近期有很多的爆款基金,也就让资金表现很活跃,这三个因素构成了春季行情的发生。我们从近期春季行情的表现也会看到它有相应的特征,有两个方面会比较明显。

第一个跟经济周期、经济复苏有关的一些周期股,在近期的表现比较好。

第二个是跟去年年末提到的十四五规划、需求侧改革等因素有关的消费和科技,在近期表现的比较好。所以总结下刚刚提到的这两点,我们认为在春节前整个经济还是比较不错的,流动性也比较宽松,机构的资金也比较活跃。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认为春季行情在春节前有显著回撤的概率是比较低的。

科技和消费仍是中长期投资机会

2021年结构性机会将层出不穷

第一财经 蒋汉昆:您刚才也提到十四五规划,2021年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今年A股市场上有哪些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平安银行私人银行 彭伟伟:针对2021年,可以分为远景和近景来看待相应的投资机会。针对远景,我们认为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在这一个开局之年提到双循环作为重要的战略,做这样相应的部署,所以我们认为重要的投资机会应该就源于双循环的战略。首先国内国外这样循环,其实从2020年中国加入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以及近期提到的中欧(投资)协定,都是我们针对外循环的重要举措。我们现在去做外循环,不仅仅是希望提升相应的贸易份额,出口更多的商品,针对的是我们如何进行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给我们整个国内的生产链、供应链带来更高的安全性,避免被卡脖子的现象。所以这个过程中外循环给我们带来的是科技创新,是我们非常重要的投资机会。针对国内大循环,其实我们在2020年末提出了需求侧改革,也是首次把改革跟需求侧贴合在一起去看待。所以我们看到需求侧改革已经提升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高度,需求侧改革本质上是鼓励居民更多的消费,以及鼓励大家去做创新的科技的消费。所以我们看到国内的大循环,以及我们相应的需求侧改革,本质上是鼓励消费,但背后是鼓励相应的产业升级。所以针对这样的远景规划和中长期的机会,消费和科技是非常重要的中长期投资机会。把目光拉回到2021年来看,我们认为2021年的宏观组合会影响A股的节奏和幅度。在上半年我们会看到经济是高增长,但通胀缓慢回升的节奏。我们总结了过往多次这样的宏观组合,是按照工业品>股票>债券这样的顺序去表现的,所以我们会看好股票里面相应周期性的机会。但进入到下半年,我们经济是回落到潜在增速的过程,但整个的通胀又在缓慢上行,所以我们认为下半年可能需要稍微谨慎一些,相应的安全性的资产是需要我们关注的。总结来看,2021年指数可能不会有特别大的上升。可是有很多的结构性的机会,结构性的机会依然是层出不穷。

今年流动性不会大幅回收 市场分化仍将继续

第一财经 蒋汉昆:在您近期的报告中提到,考虑到股市的涨幅已经透支了股票业绩增长的预期,未来可能在流动性不再宽松的预期下,股市有可能迎来一段蛰伏期。在您看来,什么样的事件或背景下,流动性会逐步收紧,又会给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平安银行私人银行 彭伟伟:第一点,我们需要考量的是流动性什么时候会收紧?过往来看,流动性收紧的契机在于需要明确看到经济是回升的态势,以及在整个金融层面是看到杠杆有显著的上升,这里面典型的例子就是2017年我们经济是复苏的,而且2017年整个的金融杠杆抬升到一个相对比较高的幅度,所以2018年出现了显著的金融去杠杆。结合到当前来看,我们已经经历了从2020年二季度到现在经济的显著复苏。也看到经历了这样的疫情后,整个的宏观杠杆率有相应的抬升,所以我们看到在2021年初,流动性会相对于2020年有收紧的迹象。但我们也同样认为,2021年的流动性不会像2018年那么紧,原因就在于我们本次的经济复苏更像是疫情后的修复,跟2017年有显著的差异。

第二点的话,其实我们2020年流动性的投放比海外要克制的多,没有像欧美这样大幅度的放水。我们自身去收紧流动性的过程当中,也就不需要收那么紧。另外还有一个角度在于我们整个人民币汇率目前是比较强劲的,从汇率的角度看,也并不需要有明显收紧流动性的迹象。所以从流动性的角度来看,2021年会比2020年要紧,但又会比2018年松的多。从过往几年的平均值来看,2021年依然是偏宽松的格局。

从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来看,2021年会相对于2020年的流动性有所收紧,也就会构成2019年到2020年,因为估值显著抬升很多股票都有显著上涨的格局,在2021年已经很难看到了。也就意味着2021年因为流动性没有那么松,会带来市场显着的结构分化。过往没有业绩支撑的行业和个股,也会遇到相应估值调整的压力。但相对而言,业绩支撑程度比较好的个股,我们认为它走强的概率在2021年依然是存在的。所以分化是在估值回收、流动性偏紧的格局下市场的反馈。

关注顺周期、高端装备等结构性行情

第一财经 蒋汉昆: 也在您的报告中看到,预计当前的顺周期行情会在年初会继续持续,随后会进入结构性的行情。在您看来,今年有哪些结构性的行情值得我们去重点关注呢?

平安银行私人银行 彭伟伟:第一,我们认为在上半年跟周期强相关的一些行业和个股是值得我们去关注的。原因在于整个经济的复苏不仅仅是中国自身从疫情之后的复苏,另外海外的订单也支撑了我们整个经济在上半年是比较强的复苏格局。所以从上半年来看,在整个全球疫情还在维持的过程当中,来自于海外的订单还比较高,我们整体经济回升的态势会比较强。所以从第一个角度来看,顺周期的行业和个股依然有显著的机会。

第二点我们同样看到,中国因为疫情控制的比较好,也就带来了我们出口份额,其实在过往的一年时间是不断攀升的,我们认为随着疫情的逐渐稳定之后,有部分中国不太具备竞争优势的订单,可能会重新被其他国家抢夺回去。但我们自身具备很强优势的,包括高端装备制造、机械设备等行业,在这个过程当中得到的份额,在未来依然会得以延续。所以我们认为第二个显著的机会就在于出口带来的份额的提升,尤其是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带来了高端装备制造等一些优势,行业的机会依然很显著。

第三个我们认为结构性行情会延续。刚刚提到的与十四五规划、需求侧改革、双循环有关的消费和科技,依然是未来几年非常重要的投资机会。但这个过程当中结构性行情也会构成,我们想要去通过个股去赚钱的难度会很大。结构性行情其实跟2017年有点像,2017年你发现指数是上涨的,大部分

2021年需逐渐增加防御性资产配置

第一财经 蒋汉昆: 可以看到2020年是权益投资的一个大年,在您看来2021年在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今年我们是不是应该增加一些相对安全类资产的配置呢?

平安银行私人银行 彭伟伟:从全年配置思路来看,有两条是值得注意的。第一条是结构性行情,也就意味着你股票资产本质上是不需要做明显的增配或减配的动作,可能很大概率是要维持你股票类资产的比例不变。但这个过程当中,由于结构性行情的蔓延,会导致选择行业和个股的难度会提升。怎么认为?第一个建议是维持你股票类的资产不变,但选择一部分优秀的管理人去做配置。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大家也需要去审视,无论是自己个股的持有,还是基金的持有,面对过高估值、有业绩调整风险的个股和行业的情况,也需要关注,可能需要做适当的调整。

第二个我们认为配置思路就在于,尽管当前春季行情正在蔓延,我们也同样要保持一份清醒。也就像我们刚刚提到的下半年会遇到经济有所回落,整个的通胀还要缓慢上行,需要逐渐增加一部分资产到防御性资产上。所以在上半年过程中行情很不错,但需要留一份清醒,逐渐增加防御性的资产配置比例,这是我们以上的两个大的配置思路。

第一财经 蒋汉昆:您提到的防御性资产里面有没有优先配置的顺序?

平安银行私人银行 彭伟伟:优先的配置顺序,可能会来自于黄金和债券,然后才到股票,然后才到大宗商品。整个下半年由上半年的经济上行、通胀上行,逐渐转入到下半年的经济回归到相对比较低增长,但通胀上行的过程当中。我们也总结了历史上产生这样过程的6次行情,在这个过程当中,债券的表现,黄金表现的机会比股票和工业品要更强一些。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